回首頁
尊重著作權與相關法規,若您想轉載本站文章,請註明來源,感謝您
心靈加油站
精神病是可以預防的!專業醫師告訴你:精神異常的10大前兆
( 商業周刊 良醫健康網 2015 / 11 / 02 )
「昨天午餐吃什麼,你還記得嗎?」醫師教你3招判斷:你是健忘還是大腦退化
( 商業周刊 良醫健康網 2015 / 07 / 24 )
精神科醫師:大家都搞錯了!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,才容易得憂鬱症
( 商業週刊 良醫健康網 2015 / 05 / 08 )
精神科醫師只會開藥, 一吃就是一輩子 ? 你不知道的精神科藥物真相
( 商業週刊 良醫健康網 2015 / 01 / 23 )
耳鳴嗡嗡叫 壓力大更嚴重
( 聯合報 2014/10/16 )
壓力如烏雲 但總能看見外圍的銀邊
( SCENT 香沏專業芳香療法雜誌 05 期 )
石階轉彎後遇見香氣 白色巨塔之外的寧靜角落
( SCENT 香沏專業芳香療法雜誌04期 )
4 類腦細胞脆弱 + 17 種自律神經失調,別忽略身心亞健康
( SCENT香沏 專業芳香療法雜誌03期 )
失去寶貝寵物 飼主平均悲慟10個月
( 自由時報 2014/03/06 )
《冬季憂鬱》調節生理時鐘 睡出好心情
( 自由時報 2013/11/13 )
壓力肥的元兇 自律神經失調
( 自由時報 2013/10/21 )
常做噩夢 當心精神疾病引起
( 自由時報 2013/6/24 )
心病難醫 藥物治療 事半功倍
( 自由時報 2013/5/8 )
家有情緒障礙兒 別讓自己累壞了
( 聯合報 2013/5/7 )
用腹式呼吸減低焦慮 恐慌 與失眠
( 2013/4/8 )
安眠藥的迷思--你被藥物制約了嗎?
( 自由時報2013/2/25 )
在職進修壓力大 自律神經易失調
( 聯合報 2013/1/22 )
耳鳴嗡嗡響兩年 心理失衡造成
( 自由時報 2013/1/3 )
媒體報導
專業觀點/聞香精油 淺嘗甜食 讓大腦放輕鬆
( 聯合報 2016/02/19 )
憂鬱症 不代表抗壓性低 破解身心科5迷思
( 蘋果日報 2015/12/26 )
4徵兆 身心狀況敲警鐘 延誤治療恐惡性循環
( 蘋果日報 2015/12/11 )
溫差大 自律神經失調 增7成
( 蘋果日報 2015/11/25 )
趕走壞情緒 益生菌短暫抗憂鬱
( 聯合報 2015/11/22 )
國人生活壓力大調查: 三代責任一肩扛!30至49歲壓力最大
( 遠見雜誌2015年7月號 : 找到你的快樂日記特刊 )
愛的珍藏
( 台北市政府自殺防治雙季刊 104年 春夏號 )
忙累族女性 易罹壓力性耳鳴
( 蘋果日報 2014/04/02 )
老婆,不要再念了!
( 常春月刊366期 )
婆媳大戰,該怎麼解?
( 常春月刊365期 )
留在台灣照顧孩子, 還是去中國陪老公呢?
( 常春月刊364期 )
開工焦慮 恐惡性循環
( 蘋果日報 2014/02/05 )
穩定自律神經 甩開壓力肥,易局部胖 精神不佳
( 蘋果日報 2013/11/9 )
生理時鐘亂 憂鬱症易復發,時差不宜超過1小時
( 蘋果日報 2013/11/7 )
父母情緒穩定 寶寶才有安全感
( 蘋果日報 2013/10/20 )
口腔期滿足 較有安全感,戒尿布勿著急 以免神經質
( 蘋果日報 2013/9/29 )
「低頭族」上到哪滑到哪 溝通能力降
( TVBS 新聞 2013/9/7 )
漸進分離 緩上學焦慮
( 蘋果日報 2013/8/25 )
失去親人 3成恐罹憂鬱症,封閉期逾2個月應當心
( 蘋果日報 2013/8/19 )
建立安全感 1歲半前是關鍵
( 蘋果日報 2013/8/10 )
自律神經失調 易致肥胖
( 蘋果日報 2013/7/27 )
患憂鬱症常惡夢 較難復原
( 蘋果日報 2013/7/26 )
逾9成上班族 自律神經失調
( 蘋果日報 2013/6/26 )
1周2惡夢 恐罹精神病
( 蘋果日報 2013/6/10 )
自行停、減藥會致藥物戒斷症候群
( 台灣新生報 2013/3/12 )
恐慌症發作嗎? 小心安眠藥戒斷症候群
( NOWnews 2013/3/11 )
自律神經失調 7成再復發
( 蘋果日報 2013/3/6 )
壓力大 防自律神經失調,改變作息 學習釋放壓力
( 蘋果日報 2013/2/5 )
耳鳴嗡嗡叫擾人 當「心」失衡出問題
( 人間衛視 2013/1/11 )
心理失衡可能導致長期耳鳴 卻常被忽略
( 台灣新生報 2013/1/8 )
耳鳴嗡嗡響難安寧 當「心」失衡問題
( NOWnews 2013/1/7 )
用腹式呼吸減低焦慮 恐慌 與失眠
2013/4/8 陳嬿伊醫師
一、 使用情境:
突然有恐慌發作的情形,像是胸悶、喘不過氣、心悸、手抖、全身發麻等狀況。
長期身體不舒服 (找不到病因) 的症狀突然惡化,像是耳鳴突然變大聲、肩頸僵硬、頭痛、胃痛等。
睡前大腦容易胡思亂想、難以平靜、翻來覆去、難入睡、睡眠中斷時。
二、 預備動作:
找個有靠背的椅子,剛開始可躺下來練習。
輕闔雙眼,用原本習慣的方式呼吸。
接著,以鼻吸氣、以口吐氣。
隨著呼吸,在心中默數,控制
吸氣與吐氣的時間比例為1:2
。
三、 腹式呼吸:
雙手平放於腹部,試著去感覺腹部起伏。
吸氣時想像空氣進入鼻孔後進入腹部而非胸腔,
試著用腹部力量頂出肚子,吐氣時則盡量收縮腹部
。
試著調勻呼吸的速度與流量,避免快速吸氣與吐氣,
控制吸氣與吐氣,時間比例為1:2
,並且達到平緩而均勻的呼吸。
若操作得宜,吸氣時可感覺到腹部升起而吐氣時腹部降下。
建議
一次可作5次循環
(一吸一吐為一循環),作到當下不舒服的症狀有所改善,或是可以漸漸放鬆入睡為止。
留言 ( 0 )
人氣 ( 4429 )
發表你的留言 (字數限制 最多 300 個中文字)
公開
私密留言
姓名
*
先生
小姐
E-mail
*
內容
*